首页 爱丽丝书屋 娱乐明星 娱乐封神榜

第四卷 第617章

娱乐封神榜 威武威武 3260 2024-03-05 12:04

  这届春晚举办得很成功,就像另一个时空的84年春晚那样,节目繁多,有歌曲有舞蹈,有小品有戏剧;来宾也很多,有大陆有香港,有海外有国际友人。

  如果不是黄阿原是83年下半年才从日本回国,那么这届春晚还会加上台湾同胞。

  总之,颇有那么点世界华人一家亲的味道。

  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香港歌手“张皓轩”了,相比另一个时空在84年登台的张明敏,“张皓轩”无论颜值还是气度都要摔对方几条街,更不说之后穿直裰唱《清明上河图》格外惊艳。

  至于摇滚风格的《大地》,评价则有些两极分化,喜欢的人极其喜欢,不喜欢的人非常不喜欢。

  央视在之后收到的几麻袋关于“张皓轩”的信件里,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在表达自己对《大地》的喜欢和不喜欢。

  然而即便是不喜欢的人,只要不是老古板,也会承认歌词还是写得不错的。

  至此,“张皓轩”这三个字,首次响彻神州大地,虽然不是最响亮的一次,但他在春晚上面唱摇滚歌曲的画面,的确超过了崔健的高低裤腿,在大陆摇滚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。

  毕竟连崔健自己都承认,在看过那晚的春晚之后,他兴奋的给央视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封信,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。

  当然,深受这个春晚影响的不止他一个,不过这都是后话了,暂时不提。

  回到李旭这边来,虽然春晚过去了,他却还在北京没有离开,之前埋下的伏笔也该一一收回才是。

  “差不多已经画了三分之二,如果合用的话,我就尽快完成。”将手中的东西送到北影厂厂长汪洋手中后,李旭施施然地说道。

  汪洋翻看了几页后就变得懵逼起来,因为这是《红河谷》这部电影的分镜头脚本,而且还是非常详细的分镜头。

  不仅每个人物都画得惟妙惟肖,每处景物都画得栩栩如生,甚至部分分镜头还上了色。

  要知道,画分镜头虽然是大部分导演都会做的事情,但很少有人画得这么详尽,更多的都是简单的人物形象和环境说明,能在拍摄中起到指导作用就行。

  甚至,一些大咧咧的导演直接用线条随便勾勒,以至于除了他谁也看不懂。

  像“张皓轩”这么详尽的分镜头脚本,真的算是独一无二了,以至于汪洋看了都有些反应不过来,直到陪坐的某个北影厂的编剧出声提醒。

  “这个,嗯,你们先看一下。”反应过来的汪洋将分镜头脚本交到编剧们的手中,稳了稳心神后才对李旭笑道:“太让人吃惊了,没想到张导居然将分镜头脚本完成到这种地步。”

  “之前说过的嘛,剧本最初,嗯,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写的,”李旭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,“之后你们补完的剧本,我和她也都很喜欢,一时手痒,就抽空画了三分之二出来。”

  “那……”汪洋迟疑了下,“张导是打算亲自执导嘛?”

  “这个……恐怕不行,没那么多时间,”李旭叹了口气,“我个人是很愿意的,但今年要做的事情,早在去年就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,实在挤不出来。”

  汪洋当即又问:“那么,张导觉得谁来执导合适呢?”

  “这个就是北影的事情了啊,”李旭笑着摆手,“我对大陆的导演又不熟。”

  跟着面色一正:“我不打算插手这部电影,汪厂长,那个分镜头剧本能用就用,不能用也没关系,不用过多考虑我的意见。”

  “我完全就是不想让这个可以拍得很有内涵的剧本流于庸俗,以及顺便出钱合拍而已。”

  “这……怎么好意思……”汪洋搓了搓手,有些讪讪的。

  “这有什么,以后肯定会有麻烦北影的时候。”李旭哈哈一笑。

  他说的是真心话,虽然《红河谷》很重要,他却不打算过多的插手,交给北影厂自己处理就行了。

  说实话,交给他们比交给香港那些人要放心,尽管大家都还是小作坊,但是大陆这边足够专业。

  另一个时空里面,巩俐在一次访谈里就说过,她到香港拍片才发现,开始之前演员和演员居然都不对台词的。

  更何况,《红河谷》也算涉外合作,还有外汇可拿,以“周圣人”的教诲,北影必然会拿出120%的精神去完成。

  只要他们没有像冯小宁那样,为了拍个雪崩景色,把钦康桑雪山下的卡若拉冰川给炸了,李旭就不会出声。

  相比之下,《霹雳贝贝》才是更重要的,毕竟,内地可没有拍科幻片的经验。

  嗯,也不能说没有,1963年的时候大陆就已经拍了一部名叫《小太阳》的科幻片。

  不过那个时候被叫做科教片,内容虽然平铺直叙但也很超前,跟刘慈欣的《中国太阳》颇有些异曲同工。

  同时,1980年的时候也出了一部,以“反特”为核心的科幻电影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,所以不能说内地没有经验。

  但是呢,这些经验跟已经拍出宏大的太空歌剧系列的好莱坞……

  不,都不用提技术非常成熟的《星球大战》系列,单是《2001太空漫游》就足以吊打中国科幻电影了——虽然拿库布里克的拍摄技法来比较有些欺负人。

  总之,李旭想要让《霹雳贝贝》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再留下重重的一笔,好晋升为经典之作。

  不仅剧本要打磨得更加圆润,特效上面也需要插手才行,而且还要赶在《光明日报》的“警惕‘科幻小说’中的精神污染”这篇报道出来之前。

  不能说《光明日报》的报道完全就是错误的,一方面嗡嗡嗡的余波尚未完全过去,上纲上线的作风难以根除;另一方面思想界、文艺圈也的确有些群魔乱舞。

  这事儿从板凳无原则平反就开始了,一解放思想,某些人就攻击起了教员,最初还遮遮掩掩的,瞅着上面没反应,胆子就大了起来,最后就差明着说教员是古往今来第一暴君了。

  总算板凳还有脑子,没有像玉米控那样对这些彻底的放任自流,眼看开始泛滥了,赶紧出来表态三七分,才算按了下去。

  没有让教员“享受”到钢铁大叔的待遇,从而引起整个阵营的思想动荡。

  但是呢,有些东西一旦放开了,想要再收回去就不可能了。

  所以时至今日,说坏话说怪话依然不少,总是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载体表达出来,继续否定教员,进一步否定TG政权。

  所以从这点来说,光明日报的那篇报道并不能算太过,毕竟只是警惕“科幻小说”中的精神污染,并不是说科幻小说就是毒草。

  不过呢,官僚的德行大家都知道的,能一刀切的,绝对不出第二刀,因此,这就是正儿八经一抓就死,一放就乱。

  不提这个,总之李旭很快将话题转到《霹雳贝贝》上面来。

  至于方舒和林芳兵在《红河谷》里面的角色,这个同样不用担心,李旭在画分镜头脚本的时候,就已经将丹珠和雪儿的模样分别画成了方舒和林芳兵。

  顺便把格桑画成周里京,将张丰毅画成哥哥。

  最开始给的人物形象描绘是完全的普通人,第二次给的分镜头脚本却画成了方舒和林芳兵的模样,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。

  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汪洋没有注意到,上头盯着“张皓轩”一举一动的人,也会用各种当时让汪洋注意到。

  更何况分镜头脚本上面,还利用图案画了一些具有暗示作用的花纹,虽然没有他持续注入信仰之类,效果很快就会消失,但也有胜于无。

  “怎么说呢,我不知道汪厂长看过《2001太空漫游》又或者《星球大战》没有,对于我来说,如果我想要拍科幻片,肯定就是这种,甚至比这些电影的特效还要出色。”

  “为此,我还跟我的一位美国朋友,合资了一家特效公司。”

  “但是我并没有执导科幻电影的经验,尤其是那些场面宏大的科幻电影,所以想要在内地先试试水。”

  “毕竟,内地人工要相对便宜一些,但场地足够大,无论哪方面的视野都要比香港那边开阔。”

  “即便技术上有些落后,但我想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,只要敢做敢想,一定能弥补这个短板。”

  李旭跟汪洋是这么说的,画了好大一张饼——其实也不能算是画饼,如果发展顺利的话,他并不介意扶持一下国内的科幻电影,反正钱有的是,而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

  可遇到钱搞不定那就不行了,比如上面提到过的《光明日报》的报道,审查其实不可怕,自我阉割、自我审查才是最可怕的。

  30年后的好莱坞,原创题材越来越少,固然有迪士尼的“功劳”,但是因为政治正确而进行自我阉割也是原因之一。

  尤其是上头就是不跟你说过不了的原因在哪里,这个时候你为了过审,只能一遍又一遍的修改。

  成本不高的话,比如扑街写手,还可以一气之下另起炉灶,可要是电影这种,不能上映回笼资金的话,没准就要破产。

  从这点来说,MPAA明码标价的确要比不透明的审核要强上一点。

  然而之前也说过,审核加分级就等于将监督的责任交到了个人手中。

  然而自家孩子看了不该看的东西,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找政府的麻烦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